瀏覽次數:次
各鎮街政府(辦事處),縣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進一步增強縣域公共氣象服務、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根據《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推進我市率先基本實現氣象現代化的意見》(市政發〔2012〕99號)、《陜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意見》(陜政辦發〔2013〕93號)精神,現結合我縣實際,提出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的意見。
一、總體要求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圍繞全縣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堅持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御機制,堅持面向民生、面向生產、面向決策的服務要求,改革創新,開放合作,不斷強化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業務現代化、服務社會化、管理法制化進程,努力實現城鄉公共氣象服務均等化,為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幸福的現代城市新區提供一流的氣象保障。
二、實現目標
到2020年,建成結構完善、功能先進的氣象現代化體系,使我縣氣象觀測預報、公共服務、防災減災、應對氣候變化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能力達到全省先進水平。全縣氣象觀測自動化率達到90%以上,24小時晴雨預報準確率達到90%以上,暴雨過程預報準確率達到70%以上,霧霾預報準確率達到80%以上,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健全程度大于90%,氣象服務滿意度不低90%,氣象防災減災知識普及率達到95%以上,對農業增產貢獻率達到20%以上,實現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全覆蓋,氣象事業公共財政保障水平進一步提高。
三、主要任務
(一)建設布局合理、功能先進的自動化觀測網絡。科學規劃和調整優化觀測站點布局,更新改造觀測站點設施設備,提高氣象觀測時空分辨率和觀測精度。加密布設重點防范區域、氣候條件復雜區域的災害觀測站點。加快建設面向農業、環保等行業服務的專業氣象觀測網,增設GPS水汽、大氣成份、閃電定位、風、小氣候站等特種和專業觀測站點。大力推進重要國省干線公路道路結冰、能見度、霧霾天氣自動氣象監測站網建設。依托氣象觀測站網,建立健全三級溫室氣體和風能監測網,完善全縣大氣環境監測網站,增設酸雨觀測站點。
(二)加強預測預報能力建設。建立先進的數值模式預測預報應用系統,推進鎮街(管委會)精細化預報系統建設,完善以短時臨近預報為核心,集長期、中期、短期于一體的天氣預報業務系統,進一步提高預報準確率、精細化及氣候預測能力,重點提高干旱、高溫、洪澇、大風、暴雪、雷電等高影響天氣預報能力,最大限度地減輕氣象災害造成的損失。加強氣象、環保合作聯動,實施環境氣象服務工程,推進重污染天氣、污染氣象條件及空氣質量預報預警業務平臺建設,提高污染氣象條件等級和空氣質量指數(AQI)預報預警準確性。
(三)加強氣象信息網絡和裝備保障能力建設。充分發揮高陵縣氣象災害應急聯動平臺,大力實施氣象業務信息化,完善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視頻會商信息網絡系統,建立氣象、農林、民政、水務、交通、國土、環保等部門信息資源共享機制,不斷提高信息綜合處理和應用能力。加大裝備保障、運行監控系統及應急保障移動監測設備建設,提高公共突發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和重大活動的應急保障能力。
(四)建立健全氣象防災減災體系。深入推進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御體系建設,完善縣—鎮街(管委會)—村(社區)三級氣象災害防御組織體系,全面提升氣象防災減災標準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氣象災害應急指揮平臺,健全各鎮街、各有關部門氣象災害防御和應急聯動響應機制。加強氣象災害應急認證準備工作,繼續創建氣象災害防御示范鎮街(管委會)。加強公共氣象服務平臺建設,加快推進氣象預報預警信息發布網絡,解決氣象信息覆蓋“最后一公里”問題,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時效性,確保提前20分鐘以上發出預警信息,覆蓋率達到95%以上。加強氣象信息員、協理員及重點單位氣象安全員隊伍建設,開展業務技能培訓,配置必要的裝備,安排必要的經費補助。
(五)加快推進人工影響天氣作業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開發利用空中云水資源的能力,建成時空密度適宜、布局合理的標準化作業點,構建綜合、立體、連續的氣象監測和人工影響天氣作業網絡,強化對生態建設、農業生產、環境空氣治理、重大社會活動的人工影響天氣保障。加強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建設,完善作業規范和操作規程。建立規范到位的人影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建成指揮通信系統和作業空域申報審批系統。建立人工增雨跨區域協同作業機制。
(六)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和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加強重大工程項目建設的氣候可行性論證,開展氣象災害風險評估,為搞好項目建設保駕護航。實施應對氣候變化決策支撐系統工程,面向農業、水資源等行業開展氣候變化影響研究和評估,提高全縣氣候風險管理能力和適應氣候變化能力。抓好太陽能、負氧離子等監測示范站和太陽能應用及研究平臺建設,為開發利用可再生資源提供有力支撐。
(七)加強基層氣象臺站建設。按照功能適用、規模適度、建設集約的要求,實施基層氣象臺站基礎建設工程,重點抓好實施一流臺站項目建設,全面改善提升業務及工作條件,縣發改、建住、國土等部門及相關鎮街(管委會)要在土地征用和項目報批上給予大力支持。加強縣級綜合氣象服務業務能力建設,強化鎮街(管委會)和村(社區)氣象信息服務,提高氣象災害防御能力和水平。加強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大力培養一批氣象信息員和氣象協理員隊伍。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各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構建和完善齊抓共管的組織指導體系、協調聯系制度,統籌推進全縣氣象現代化建設。要將氣象工作納入政府年度目標綜合考核,充分發揮基層氣象工作站在防災減災中的作用,確保氣象現代化建設工作有序推進。縣級氣象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主動做好規劃編制、組織實施等工作。縣發改、財政、農林、水務、交通、國土等部門要加強協作配合,共同支持氣象現代化建設。
(二)加大投入力度。縣發改、財政等部門要將氣象現代化建設項目納入縣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加大面向公共氣象服務系統運行的經費支持,確保重要公共氣象服務基礎設施正常運行。建立穩定增長的氣象事業發展財政投入機制,加大對氣象工程項目建設投入力度,為全面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逐步完善以政府投入為主、社會和單位自籌等多元化投資渠道,努力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
(三)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制定出臺促進氣象災害和氣象風險社會管理的法規,完善氣象法規政策體系建設,不斷提高氣象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加強氣象探測環境和設施保護、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發布與傳播、防雷減災和施放氣球等社會管理,推進氣象管理工作和業務工作的法制化、標準化。加強氣象法律法規、科普知識和防災減災的宣傳教育培訓,為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的氛圍。
高陵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4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