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西安市高陵區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實行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16年12月2日
西安市高陵區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實行
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實行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的意見》(市政辦發〔2016〕57號)精神,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切實解決農業面源污染問題,引領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現結合實際,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確保城市供應和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積極適應消費結構、產業結構升級,促進農牧結合,提高種養效益,優化農業生產結構,推動農業綠色發展。
二、工作目標
從2016年開始,全面推行測土配肥、綠色防控、專業化防治等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技術,率先在現代農業園區、園藝作物標準化示范園、糧食生產基地實現全覆蓋。到2017年高毒農藥全面退出農業生產領域,到2020年化肥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率達到30%,專業化統防統治率達到40%,農作物秸稈還田率達到98%以上,畜禽糞便還田率達到60%,獸用抗菌藥物質量合格率達到97%以上,實現化肥農藥使用量明顯減少、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明顯提高、耕地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三、重點任務
(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劃定,將城市周邊、交通沿線優質耕地和已建成的高標準農田優先劃定為永久基本農田,確保耕地用途不發生變化。嚴格實施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改進新增耕地質量評價體系,加強耕地占補平衡監管,確保補充耕地的數量和質量。實施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積極推進耕地質量建設,全面推進建設占用耕地耕作層土壤剝離再利用,完善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補償機制。(國土高陵分局、區財政局、區水務局、區農林局、區審計局、各涉農街鎮負責,負責單位中排名第一位者為牽頭單位。各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具體業務。下同)
(二)調整優化種植業結構。倡導輪作,禁止棄耕,輪作以糧豆輪作、糧油輪作、糧飼輪作為主,變糧、經二元種植結構為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提高土地養分利用率,提升土壤品質,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區農林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環保高陵分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三)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建立全區耕地質量動態數據庫,推行耕地建檔立卡,加大土壤重金屬污染防治力度,分區域、分作物制定科學施肥方案,公布區域施肥“大配方”。強化技術創新,推廣高產、高效、環保施肥技術,全面實施測土配方施肥。健全施肥指導信息系統,指導農戶精準施肥。(區農林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環保高陵分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四)推進施肥方式轉變。加快緩釋肥料、水溶性肥料、生物肥料等新型肥料推廣。堅持定產施肥、高效施肥、環保施肥,大力推廣有機肥,依托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推進農機農藝深度融合,推廣化肥機械深施、種肥同播、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勵使用配方肥、畜禽糞便腐熟還田、商品有機肥,推進商品有機肥與化肥混合施用。合理布局有機肥加工廠和農村能源工程,提高規模養殖場區糞污處理能力,增加商品有機肥源。實施秸稈禁燒,推廣農作物秸稈粉碎還田,引導農民種植綠肥、集造農家肥。(區農林局、區科技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五)建立配方肥多元應用機制。探索農企合作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創新推廣模式,支持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農民提供統測、統配、統供、統施“四統一”服務。鼓勵企業生產配方肥或專用肥,實行“大配方,小調整”的技術應用模式。鼓勵企業建立連鎖配肥站,推行訂單供應、配方生產、精準施肥。(區農林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六)推進病蟲綠色防控。充分利用大數據、物聯網技術,加強我區病蟲害監測體系建設,改善病蟲監測手段,提升預警能力。堅持生產與生態并重,支持應用農業、物理、生物措施防控病蟲害。扶持發展高效現代施藥機械,推行超低容量精準施藥技術,提高農藥利用率;推行“一噴多防”技術,降低農藥用量。建立“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技術”示范區,促進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實現農藥減量控害,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區農林局、區工業和商務局、區財政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七)推進農藥使用結構調整。鼓勵引導農藥經銷企業推廣銷售高效低毒低殘農藥。探索建立高效低毒農藥補貼制度,支持植物源、生物、水基農藥推廣應用,加快淘汰高毒、高風險農藥,優化農藥用藥結構。實行獸藥生產企業GMP規范,加大獸用中藥研發力度,推行獸藥經營環節GSP規范和獸用處方藥管理制度。做好病蟲抗性監測,出臺區域性農藥品種限制政策,制訂農藥品種輪換使用制度,發布農藥使用品種目錄,開展抗性治理和預防工作。(區農林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八)培育專業化統防統治市場主體。加快培育以專業統防統治隊為主體,以種糧大戶、家庭農場、合作社等為補充的專業化防治組織,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及疊加補貼力度,扶持發展一批裝備精良、設備先進的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提升社會化服務能力。建立公益性農技推廣組織、農藥企業、專業化防治組織“三位一體”的病蟲防控體系,制定服務規范,擴大服務規模,提升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水平。(區農林局、區財政局、區土地流轉中心、各涉農街鎮負責)
(九)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引導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推進適度規模經營,發展循環農業、生態農業,推廣應用節本增效、綠色增產技術。打造優勢特色農產品及品牌,拓寬電子商務銷售渠道,提高農產品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區農林局、區工業和商務局、區財政局、區供銷社、各涉農街鎮負責)
三、加強市場監管
(一)強化高毒農藥使用管理。充分發揮區供銷社的作用,推廣農資超市直供模式,開展化肥農藥集中銷售、統一配送試點。加強高毒農藥銷售管理,實行定點銷售,嚴禁將劇毒、高毒農藥用于蔬菜、瓜果等農作物。實行高毒農藥銷售備案登記制度,推行二維碼追溯管理制度,確保高毒農藥銷售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區供銷社、區農林局、區市場監管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二)強化肥料農藥質量監管。開展生產企業和銷售市場化肥、農(獸)藥抽樣檢測,擴大畜禽品種和獸用抗菌藥物殘留檢測數量和覆蓋范圍。開展人獸共用抗菌藥風險評估,淘汰高風險品種。指導肥料、農藥生產監管部門、農資市場管理及執法部門,聯合制訂抽樣檢測方案,確保生產用肥用藥質量。(區農林局、區市場監管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三)強化病蟲源頭管控。加強植物檢疫,嚴格種子、種苗引進程序,嚴控外來有害生物傳入。制訂威脅性病蟲入侵阻截預案,嚴控傳播渠道。針對重大植物疫情傳入風險,設立主要交通要道臨時檢查站,加強聯合執法檢查,阻截疫情傳入。完善區級疫情防控應急預案,落實疫情防控屬地責任,建立健全疫情控制補償機制。(區農林局、公安高陵分局、區交通運輸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四)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加強農產品源頭治理和全程監管,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加大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力度,實行認證費用財政補貼制度。積極推進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在現代農業示范園區、龍頭企業建立農產品身份識別和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區農林局、區財政局、區市場監管局、各涉農街鎮負責)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進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是一項系統工程,各有關部門要協作配合,共同推進。各相關部門作為責任主體,要加強領導和統籌協調,細化任務,明確職責,健全機制,結合實際制訂詳細計劃。區農林局要加強督促檢查和效果評估,定期通報情況,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二)完善法規制度。區農林局要認真貫徹《陜西省耕地質量保護辦法》,及時修訂完善肥料管理、高毒農藥監管、威脅性有害生物阻截控制等制度。各相關部門要嚴格執行有關規章制度,加強監管工作,為化肥農藥減量化、農業綠色發展提供保障。
(三)強化工作宣傳。各有關部門要充分利用多種宣傳方式,積極開展農業綠色生產、科學施肥進萬家、安全用藥入千村等主題宣傳活動,大力普及科學施肥用藥知識。要結合職業農民培育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素質提升計劃,加強化肥農藥使用技術培訓,樹立節本、高效、生態的理念。
(四)加大財政支持。區農林局、區財政局從2017年起,在安排糧食生產專項資金時,優先考慮支持種植業結構調整優化、測土配方施肥、推廣物理生態農業蟲害防治代替化學防治等內容。各有關部門也要安排配套資金,支持種植業結構調整優化,確保化肥農藥使用減量化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