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各街道辦事處,區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西安市高陵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工作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研究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各自職責分工,認真抓好貫徹落實。
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4月26日
高陵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工作實施方案
2017年,我區成功創建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印發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管理辦法的通知》規定,示范區實行動態管理和復審制度,每滿5年接受復審。按時間節點,2023年我區將迎接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為進一步提升我區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推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預防控制工作再上臺階,全方位彰顯我區五年來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成效,順利通過國家級復審,現依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醫療應急司關于開展第一、四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工作的通知》要求,結合我區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一)總體目標。貫徹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和《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慢性病中長期規劃實施方案(2018-2025年)的通知》,按照全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工作推進大會部署,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強化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動員社會、全民參與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機制,創造和維護健康的社會環境,充分發揮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整體功能,提供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防治管理服務,推進疾病治療向健康管理轉變,整體提升慢性病防治管理水平,確保通過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驗收。
(二)具體目標。
1.政策完善。健全完善政府主導的慢性病綜合防控協調機制,多部門協同配合,統籌各方資源,加大政策保障,在政策制定、組織管理、隊伍建設、經費支持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在環境治理、煙草控制、健身場所設施建設等慢性病危險因素控制方面采取有效行動。
2.環境支持。示范區建設與衛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建設等緊密結合,建設健康生產生活環境,優化人居環境。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完善文化、科教、休閑、健身等功能,向家庭和個人就近提供生理、心理和社會等服務,構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環境。
3.體系整合。構建與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體系完整、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的整合型慢性病綜合防控體系,積極打造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二級及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三位一體”的慢性病防控機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聯互通機制,推進全區慢性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
4.管理先進。提供面向全人群、覆蓋生命全周期的慢性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全程管理服務,開展健康咨詢、風險評估和干預指導等個性化健康干預。以癌癥、高血壓、糖尿病等為突破口,加強慢性病綜合防控,強化早期篩查和早期發現,推進早診早治工作。提高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水平,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強化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5.全民參與。教育引導人民群眾樹立正確健康觀,用群眾通俗易懂的方法普及健康知識和技能,強化個人健康責任意識,提高群眾健康素養。依托全民健身運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等載體,促進群眾形成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斷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健康需求。
(三)主要指標
1.居民健康狀況: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5年下降≥10%。心腦血管疾病標化死亡率降至205.1/10萬及以下。70歲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標化死亡率降至9.0/10萬及以下。
2.健康社區:健康社區占轄區社區總數的40%以上。
3.健身運動:社區15分鐘健身圈/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健身活動,單位覆蓋率≥80%。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40%。
4.煙草控制:轄區100%的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設置禁止吸煙警語和標識。無煙黨政機關、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覆蓋率均達100%。提供簡短戒煙服務的醫療機構覆蓋率100%。
5.健康知曉率:居民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70%,30歲以上高血壓知曉率≥60%以上,18歲以上糖尿病知曉率≥55%以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25%。
6.健康行為形成率:15歲以上成人吸煙率低于20%,食鹽與食油的攝入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以上。
7.慢性病早期發現率:全區慢性病高危人群登記率100%,高危人群納入健康管理率達到30%。
8.慢性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和控制率:3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化管理率≥70%,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血壓、血糖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慢性病患者自我健康管理小組社區覆蓋率≥50%。
二、工作任務
(一)政策完善
1.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成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職責,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溝通制度。將慢性病防控工作納入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門政策規章制度,有煙草控制、降低有害飲酒、減鹽、控油、控制體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險因素干預、疾病管理相關的政策規章制度。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工作督導制度,開展示范區建設的多部門聯合督導。
2.保障慢性病防控經費。區財政局將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納入政府年度預算、決算管理,按規劃、計劃提供示范區建設專項工作經費,專款專用,保障疾控中心的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
3.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及評價機制。將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相關工作納入各相關部門年度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落實問責制。
(二)環境支持
1.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構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環境。開展健康家庭、社區、單位、學校、食堂、餐廳/酒店建設,數量逐年增加。開展健康主題公園、步道、小屋、一條街等健康支持性環境建設,數量逐年增加。開展“三減三健”(減鹽減油減糖,健康口腔、健康體重、健康骨骼)專項行動。
2.為群眾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檢測服務。社區設立自助式健康檢測點,檢測內容包括身高、體重、腰圍、血壓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街道衛生院設置自助式健康檢測點,并提供個體化健康指導。
3.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普及公共體育設施,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社區建設15分鐘健身圈,居民健身設施完好,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公共體育場地,有條件的企事業、學校的體育場地免費或低收費向社區居民開放。提倡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健身活動,組織符合單位特點的健身和競賽活動。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提高全區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比例。
4.開展煙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煙率。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設置禁止吸煙警語和標識。禁止煙草廣告。建設無煙黨政機關、無煙醫療衛生計生機構、無煙學校。各級醫療機構開展簡短戒煙服務培訓,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提供簡短戒煙服務。降低轄區15歲以上成年人吸煙率。
(三)體系整合
1.建立防治結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的慢性病綜合防治體系。區衛生健康局制定實施慢性病防控服務體系建設方案,明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防控職責;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上下聯動等的工作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
2.加強慢性病防控隊伍建設。區疾控中心按職能設置獨立的慢性病防控科室,配備專職人員。區二級以上醫院配備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履行相應的公共衛生職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承擔所在區域慢性病防控工作。
(四)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1.通過多種渠道積極開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定期傳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養知識和技能。開展社會性大型健康日活動,擴大傳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養知識和技能的范圍,各社區設有健康教育宣傳陣地,向居民普及慢性病防控的知識與技能。幼兒園、中小學校開展健康行為方式教育,全面提高居民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和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2.發揮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開展群眾性健身運動。每年至少開展1次多部門組織的集體性健身活動。鼓勵社區慢性病患者積極參與社區自我健康管理活動。
(五)慢性病全程管理
1.規范健康體檢,開展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加強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發現與管理。開展學生、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和職工定期健康體檢和健康指導,應用推廣成熟的適宜技術,早期發現并診治患者,符合條件的及時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
2.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規范化管理。開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慢性病分級診療服務。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團隊負責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提高18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知曉率。提高35歲以上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管理率。提高管理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
3.在重點人群中開展口腔疾病防治。實施兒童窩溝封閉,社區協同開展健康口腔活動。控制12歲兒童患齲率。
4.完善區域信息平臺,加強醫療衛生機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應用“互聯網+”、健康大數據提供便捷、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務。
5.中西醫并重,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預防、保健、診療、康復中的作用。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設置中醫綜合服務區,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及中醫適宜技術推廣。
6.做好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銜接。區醫療保障局負責落實農村和城市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醫保相關政策;區民政局負責落實醫療救助重大疾病保障政策,提高簽約患者的醫療保障水平和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等人群的醫療救助水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根據省級醫保藥品報銷目錄,配備使用一定數量或比例的藥品,提高慢性病患者報銷比例。
7.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慢性病防控工作,促進醫養結合。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力量參與的慢病防控工作機制,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務。促進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務與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服務相融合。
(六)監測評估
1.開展過程質量控制和重點慢性病監測工作。規范開展覆蓋轄區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監測,掌握轄區重點慢性病狀況、影響因素和疾病負擔,定期對監測數據進行審核校正,實現慢性病監測數據互聯互通。
2.開展慢性病防控社會因素調查,定期發布調查結果。轄區每5年開展一次慢性病防控社會因素調查,并發布人群慢性病防控有關健康信息。
(七)創新引領
倡導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與當地社會、文化等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產品供給相結合。做到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有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總結有創新、特色案例;爭取示范區成功經驗在全省被推廣應用。
三、工作步驟
(一)部署階段(2023年3月10日—2023年4月14日)。制定工作實施方案,明確各部門工作職責,分解目標任務,召開復審工作動員會,明確工作目標、主要任務、實施步驟和保障措施,納入政府目標管理,安排部署各項復審工作。
(二)實施階段(2023年4月14日—4月25日)。示范區復審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主要任務和職責分工,切實做好政策落實、資料整理、現場準備等工作,對照復審標準全面完成各項目標任務,做好資料歸檔組卷工作。
(三)自評階段(2023年4月25日—4月30日)。各成員單位全面自評,形成自評報告。示范區復審領導小組組織專家形成全區自評報告,填寫復審表并上報省、市衛健委。
(四)省級復核階段(2023年5月1日—5月31日)。各成員單位結合工作實際,查漏補缺,及時整改,接受省衛健委組織的復核。
(五)國家復審階段(2023年6月—7月)。各成員單位按照省級復核意見,查漏補缺,及時整改,接受國家衛健委組織的復審。
四、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機構。調整以區政府區長為組長,區政府分管副區長為副組長,區級相關部門、各街道為成員單位的高陵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各街道、各相關部門也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并確定一名分管領導和聯絡員開展示范區復審工作。
(二)加大經費投入。慢性病綜合防控事業經費實行財政單列預算,占疾控機構業務總經費比例達10%以上;在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經費中落實一定比例用于慢性病防控工作;區財政對復審工作給予經費支持。
(三)加強督導考核。區委組織部會同區衛健局將“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工作”納入目標績效管理。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要加強對各單位復審工作的督導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及時予以通報,切實促進全區慢性病綜合防控復審工作全面落實,確保復審工作順利通過。
附件:西安市高陵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工作任務分解表
附件
西安市高陵區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復審工作任務分解表
| 指標分類 | 指標內容 | 指標要求 | 賦分標準 | 權重 分值 | 評價辦法 | 責任單位 |
一、政策發展 (60分) | (一)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建立多部門協作聯動機制。(18分) | 1.成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明確部門職責,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饋溝通制度。 | (1)成立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明確各部門職責,2分。 (2)設立示范區建設工作辦公室,1分。 (3)每年召開1次及以上領導小組工作會議,1分。 (4)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及時召開聯絡員會議,1分。 | 5 | 查閱資料,現場詢問。 | 區衛生健康局 |
2.將慢性病防控工作納入當地政府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 (1)慢性病防控工作納入政府社會經濟發展規劃,2分。 (2)制定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1分。 | 3 | 查閱資料。 | 區發改委 區衛生健康局 | ||
3.慢性病防控融入各部門政策規章制度,有煙草控制、降低有害飲酒、減鹽、控油、控制體重、全民健身等慢性病危險因素干預、疾病管理相關的政策規章制度。 | 抽查5各部門制定落實相關健康政策情況。 (1)凡制定并落實,每個部門得1分,滿分5分。 (2)制定但沒有落實,每個部門得0.5分。 | 5 | 查閱資料,現場詢問。 | 領導小組各 成員單位 | ||
4.示范區建設領導小組建立工作督導制度,開展示范區建設的多部門聯合督導。 | (1)政府主導每年組織2次由5個及以上部門參與的聯合督導,每次得1分;低于5個部門參與得0.5分。對于在政府主導下采用第三方督導的,每年組織兩次,每次得1分。 (2)聯合督導內容主要包括部門合作建立的信息溝 通共享、激勵問責、質量控制等3個基本運行機制情況,每個機制分值為1分。 | 5 | 查閱資料。 詢問參與合作部門的職能科室負責人3項基本機制的落實情況。 | 區衛生健康局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區教育局 區城市管理和 綜合執法局 | ||
一、政策發展 (60分) | (二)保障慢性病防控經費。(10分) | 1.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納入政府年度預算、決算管理。 | (1)慢性病防控工作經費納入政府預算、決算管理,各2分,共4分。 (2)經費預算執行率100%,1分。 | 5 | 查閱資料。 | 區財政局 區衛生健康局 |
2.按規劃、計劃提供示范區建設專項工作經費,專款專用。 | (1)區財政局負責提供示范區建設專項工作經費,3分。 (2)慢性病防控經費專項管理,確保專款專用,2分。 | 5 | 查閱資料。 | 區財政局 區衛生健康局 | ||
(三)建立有效的績效管理及評價機制。(11分) | 1.將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相關工作納入各相關部門年度目標管理。 | (1)政府將示范區建設工作納入各相關部門年度目標管理,納入績效考核目標工作,2分。 (2)抽查5個部門執行情況,發現2個及以上部門沒有納入目標管理和績效考核組不得分。 | 2 | 查閱相關部門的年度計劃和年終評價的相關資料。 | 區委組織部 領導小組各 成員單位 | |
2.將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相關工作納入各部門績效考核,落實問責制。 | 抽取5個相關部門職能科室,詢問相關職責知曉與執行情況。部門履職合格的覆蓋率達100%,5分。 | 5 | 查閱資料,現場詢問。 | 領導小組各 成員單位 | ||
3.采用多種形式獲取群眾對轄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參與度和滿意度。 | 采用多種形式獲取群眾對轄區慢性病綜合防控的參與度和滿意度,并形成相關評價報告,4分。 | 4 | 查閱資料,現場詢問。 | 區衛生健康局 | ||
一、政策發展 (60分) | (四)政府定期發布慢性病及社會影響因素狀況報告。(21分) | 1.政府定期發布慢性病及社會影響因素狀況報告。 | (1)轄區政府定期發布慢性病及社會影響狀況報告,3分。 (2)報告主要結果用于政府工作報告,2分。 | 5 | 查閱資料,現場詢問。 | 區衛生健康局 |
2.轄區居民健康狀況優于全國平均水平。 | (1)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下降≥10%,8分;5-10%,3分,其余0分。 (2)心腦血管疾病標化死亡降至205.1/10萬及以下,4分;205.1-209.7/10萬,2分;高于209.7/0萬不得分。 (3)70歲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標化死亡率降至9.0/10萬及以下,4分;高于9.0/10萬不得分。 | 16 | 查閱資料,現場詢問。 | 區衛生健康局 | ||
二、環境支持 (35分) | (一)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構建全方位健康支持性環境。(9分) | 1.按照國家標準開展健康社區、家庭、單位、學校、食堂、餐廳/酒店建設,數量逐年增加。 | (1)健康社區占轄區社區總數的30%以上,1分;30%以下不得分。 (2)健康單位、家庭、學校、餐飲(食堂、餐廳/酒店)每類不少于5個,每類1分;每少1個扣0.5分。 (3)現場評估發現每類中有1個不達標,該類不得分。 復審:健康社區覆蓋率逐年增加5%或達到40%以上,1分。健康單位、家庭、學校、食堂/酒店每年增加2個或每類達到10個以上,每類1分,每年增加未達到要求者該類不得分。 | 5 | 查看健康支持性環境的名單,現場隨機抽查。 | 區婦聯 區民政局 區教育局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區城市管理和 綜合執法局 區直機關工委 各街辦 |
2.按照國家標準開展健康主題公園、步道、小屋、健康街區等支持性環境建設,數量逐年增加。 | (1)健康主題公園、步道、小屋、街區、超市、社團等,每建設1類,1分,滿分4分。 (2)現場評估發現1個不達標,該類不得分。 復審:健康步道、小屋等數量逐年有增加或每類建設數量達到3個,每類2分,滿分4分,未達到要求者該類不得分。 | 4 | 查看健康支持性環境的名單,現場隨機抽查每類1個。 | 區城市管理和 綜合執法局 各街辦 | ||
二、環境支持 (35分) | (二)為群眾提供方便、可及的自助式健康檢測服務。(4分) | 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街道衛生院設置自助式健康檢測點,并提供個體化健康指導。 | (1)設置健康檢測點的機構覆蓋率達100%,1分。 (2)檢測結果進入健康檔案,實現信息利用,1分。 (3)提供個性化健康指導的機構比例≥50%,2分;30-50%,1分;30%以下不得分。 | 4 | 現場查看醫療機構免費健康檢測點的設置及健康 指導的記錄。 | 區衛生健康局 |
(三)開展全民健身運動,普及公共體育設施,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11分) | 1.社區建設15分鐘健身圈,居民健身設施完好,提高人均體育場地面積。 | (1)社區15分鐘健身圈/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達到100%,1分。 (2)設備完好100%,0.5分。 (3)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2平米,0.5分。 | 2 | 查閱資料,現場隨機抽查居委會或村委會。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各街辦 | |
2.公共體育場地、有條件的企事業和學校和體育場地免費或低收費向社區居民開放。 | (1)公共體育場地、設施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比例100%,1分。。 (2)有條件的單位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比例≥30%,1分。 | 2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走訪轄區居民了解開放情況。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區教育局 | ||
3.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工間健身活動,組織符合單位特點的健身和競賽活動。 | (1)開展工間健身活動單位覆蓋率≥80%,1分;80%以下不得分。 (2)每年機關、企事業單位組織開展至少1次健身競賽活動,1分;未開展不得分。 | 2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 ||
4.實施青少年體育活動促進計劃。 | (1)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的比例達到100%,1分;100%以下不得分。 (2)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50%,1分;50%以下不得分。 | 2 | 查閱資料。 | 區教育局 | ||
5.提高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 |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40%,3分;35-40%,1分; 35%以下不得分。 | 3 | 查閱體育部門相關資料。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 ||
二、環境支持 (35分) | (四)開展煙草控制,降低人群吸煙率。(11分) | 1.轄區室內公共場所、工作場所和公共交通工具設置禁止吸煙警語和標識。 | 轄區100%的室內公共場所和工作場所設置禁止吸煙警語和標識,2分;95%-100%,1分;95%以下不得分。 抽查發現1個單位不合格,不得分。 | 2 | 現場隨機抽查。 | 區衛生健康局 區交通運輸局 |
2.禁止煙草廣告。 | 轄區未發現煙草廣告,1分。 | 1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區城市管理和 綜合執法局 | ||
3.建設無煙黨政機關、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 | (1)覆蓋率均達100%,2分;低于100%不得分。 (2)抽查發現1個單位不合格,不得分。 | 2 | 現場隨機抽查。 | 區衛生健康局 區教育局 | ||
4.轄區各級醫療機構開展簡短戒煙服務培訓,二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提供簡短戒煙服務。 | (1)開展簡短戒煙服務培訓的醫療機構覆蓋率≥80%,1分;80%以下不得分。 (2)提供簡短戒煙服務的醫療機構覆蓋率100%,1分;100%以下不得分。 醫療機構包括轄區所在一、二、三級醫療機構和婦幼保健院。 | 2 | 查閱資料,現場抽查醫療機構提供簡短戒煙服務的情況。 | 區衛生健康局 | ||
5.降低轄區15歲及以上人群吸煙率。 | 15歲以上成人吸煙率低于20%,4分;20-25%,2分;≥25不得分。 復審:15歲以上成人吸煙率逐年下降,5年降低10%以 上,4分;5年降低5%-10%,2分,其余不得分。 | 4 | 查閱中國慢性病與營養監測、社會因素調查報告。 | 區衛生健康局 | ||
三、“三減三健”專項行動(20分) | (一)開展專題宣傳。(5分) | 1.開展健康生活方式主題日(周)主題宣傳。 | (1)開展健康生活方式日宣傳,1分。 (2)開展全民營養周、中國減鹽周、全國愛牙日、世界骨 質疏松日等“三減三健”相關內容的專項宣傳,1分。 | 2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2.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開展健康生活方式的日常宣傳。 | (1)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等宣傳方式,1分。 (2)宣傳內容覆蓋“三減三健”各個方面,1分。 (3)全年至少6次,1分。 | 3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二)開展專項活動。(15分) | 1.適宜技術與工具的推廣與評價。 | (1)推廣使用健康“小三件”(限鹽勺、定量油壺和健 康腰圍尺),1分。 (2)食鹽與食用油的攝入量低于本省平均水平3%及以上,各1分。 復審:食鹽與食用油的攝入量5年下降15%以上,各1分,共2分;10%-15%,各0.5分,共1分。 (3)兒童窩溝封閉服務覆蓋率≥60%,3分;60%以下0分。轄區12歲兒童患齲率<25%,3分。 (4)將骨密度檢測納入常規體檢,逐年提高50歲以上人群骨密度檢測率,2分。 | 11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 |
2.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能力建設。 | (1)在健康社區的社區工作者至少有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1分。 復審:每年至少招募并培訓5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1分。 (2)每年舉辦或者組織參加“三減三健”相關培訓至少一次,1分。 | 2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各街辦 | ||
3.健康生活方式指導員的五進活動。 | (1)覆蓋家庭、社區、學校、單位、醫院等五類場所,1分。 (2)每年至少開展2項特色現場活動,1分。 | 2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區教育局 各街辦 | ||
四、體系整合 (30分) | (一)建立防治結合、分工協作、優勢互補、上下聯動的慢性病綜合防治體系。(15分) | 1.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務體系和分工明確、上下聯動的工作機制。 | (1)區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制訂實施慢性病防控服務體系建設的方案,4分。 (2)明確專業公共衛生機構、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職責,4分。 | 8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2.建立完善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等的工作機制,推進慢性病防、治、管的整合。 | (1)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督導慢性病防控服務體系的有效運行,2分。 (2)建立完善慢性病防控服務體系的運行、質控、績效評價機制,3分。 (3)疾控、醫院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進行的技術指導和對口支援,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2分。 | 7 | 查看相關的 制度及信息 平臺,查看 防、治、管的情況,查閱相關的文件以 及考核兌現 情況。 | 區衛生健康局 | ||
(二)加強慢性病防控隊伍建設。(15分) | 1.加強疾病控制機構慢性病防控專業技術人員能力建設。 |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每年組織本單位慢性病防控專業技術人 員參加專業培訓不少于2次,5分;1次,2分,未接受培訓不得分。 | 5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2.提升二級以上醫院公共衛生專業人員能力。 | (1)二級以上醫院每年組織本單位承擔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接受專業培訓不少于2次,2分;1次,1分,未接受培訓不得分。 (2)二級以上醫院每年組織對轄區基層醫療機構的慢病專業培訓不少于2次,2分;1次,1分,未接受培訓不得分。 | 4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3.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加強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建設,承擔所在區域慢性病防控工作。 | (1)基層醫療機構每年接受上級疾控機構培訓不少于2次,2分;1次,1分,未接受培訓不得分。 (2)基層醫療機構每年接受上級醫療機構培訓不少于2次,2分;1次,1分,未接受培訓不得分。 (3)基層醫療機構每年組織對村醫或社區衛生服務站醫護人員的培訓不少于2次,2分;1次,1分,未接受培訓不得分。 | 6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分) | (一)通過多種渠道積極開展慢性病防治全民健康教育。(6分) | 1.廣泛開展健康教育,定期傳播慢性病防治和健康素養知識和技能。 | (1)當地社會主流媒體和互聯網等新媒體廣泛開展慢性病防治和健康教育,每月不少于2次,0.5分。 (2)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0.5分。 | 1 | 查閱資料。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區衛生健康局 區融媒體中心 |
2.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活動,擴大傳播慢性病防治和慢病健康素養知識和技能的范圍。 | 每年至少開展6次圍繞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世界無煙 日、全國高血壓日、世界卒中日、聯合國糖尿病日、世 界慢阻肺日等慢性病防治主題宣傳日的形勢多樣的健 康教育和健康促進宣傳活動,每次0.5分,共3分。 | 3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各街辦 | ||
3.幼兒園、中小學校開展健康行為方式教育。 | (1)幼兒園、中小學校開設健康教育課覆蓋率達100%,0.5分。 (2)健康教育課包括營養均衡、口腔保健、健康體重、視力保護、心理健康、傷害預防(溺水、燒燙傷)等內容,每學期以班級為單位,課程≥6學時,0.5。 (3)寄宿制中小學校或6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達到70%,0.5分。 (4)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達 到80%,0.5分。 | 2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查閱教育計劃;查閱課程表、教材與教參,現場觀察實際執行情況。 | 區教育局 區衛生健康局 | ||
(二)提高居民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和居民健康素養水平。(9分) | 1.提高居民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 | 居民重點慢性病核心知識知曉率≥70%,5分;60-70%,2分;低于60%不得分。 | 5 | 查閱社會因素調查報告。 | 區衛生健康局 | |
2.提高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25%,4分;20-25%,2分;20%以下不得分。 | 4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五、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 (20分) | (三)發揮社會團體和群眾組織在慢性病防控中的積極作用。(5分) | 1.開展群眾性健身運動。 | (1)有5個及以上的群眾健身團體,0.5分。 (2)配有健康指導員和志愿者,0.5分。 | 1 | 查閱資料。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各街辦 |
2.每年至少開展1次由社會團體組織的集體性健身活動。 | 定期開展由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承擔參與并積極支持的健身活動,每年≥1次,1分;未開展不得分。 | 1 | 查閱資料。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 ||
3.鼓勵社區慢性病患者積極參與社區自我健康管理活動。 | 有自我健康管理小組并規范開展的社區覆蓋率≥50%,3分;40-50%,2分;40%以下不得分。不符合技術規范要求或每年參加人數不變者分數減半。 | 3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六、慢性病全程管理 (70分) | (一)規范健康體檢,開展高危人群篩查與干預,加強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發現與管理。(17分) | 1.開展學生、老年人等重點人群和職工定期健康體檢和健康指導。 | (1)學生健康體檢率≥90%,2分;80-90%,1分;80%以下不得分。 復審:學校對學生健康體檢結果進行分析和反饋覆蓋率≥50%,2分。 (2)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體檢率≥90%,2分;80-90%,1分;80%以下不得分。 (3)每2年1次體檢并開展健康指導的機關事業單位和員工數超過50人的企業的覆蓋率≥50%,3分;40-50%,2分;40%以下不得分。 | 7 | 查閱教育部門統計數據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統計數據等。 | 區教育局 區衛生健康局 區醫療保障局 涇河園區管委會 區科技工信和商務局 |
2.應用推廣成熟的適宜技術,早期發現診治患者,及時納入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 | (1)醫療機構首診測血壓率達到100%,2分。 (2)開展心腦血管疾病、重點癌癥、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等重大慢性病的篩查和早期診斷,每1項1分,滿分4分。 (3)具備血糖、血脂、簡易肺功能測定和大便隱血檢測等4種技術并提供服務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街道衛生院的覆蓋率≥70%,2分;50-70%,1分;低于50%不得分。 (4)提高加強個人健康檔案與健康體檢信息的利用,發現高危人群登記率100%,1分;高危人群納入健康管理率≥30%,1分。 | 10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抽樣調查醫療機構資料、信息系統。 | 區衛生健康局 | ||
六、慢性病全程管理 (70分) | (二)建立分級診療制度,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開展高血壓、糖尿病等重點慢性病規范化管理。(20分) | 1.開展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慢性病分級診療服務。 | (1)建立分級診療制度,1分。 (2)落實并開展高血壓與糖尿病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服務,基層醫療機構門診量占比服務覆蓋率≥50%,2分。 (3)依托信息平臺實現分級診療,2分。 | 5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區醫療保障局 |
2.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團隊負責提供約定的基本醫療、公共衛生和健康管理服務。 | 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30%及以上,3分;25-30%,1分;低于25%不得分。 | 3 | 查閱省級統計數據。 | 區衛生健康局 | ||
3.提高人群高血壓、糖尿病知曉率。 | (1)30歲以上高血壓知曉率≥60%,2分;55-60%,1分;低于55%不得分。 (2)18歲以上糖尿病知曉率≥55%,2分;50-55%,1分;低于50%不得分。 | 4 | 查閱監測報告數據。 | 區衛生健康局 | ||
4.提高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 | (1)3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70%,2分;60-70%,1分;低于60%不得分。 (2)35歲以上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達到70%,2分;60-70%,1分;低于60%不得分。。 | 4 | 查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數據。 | 區衛生健康局 | ||
5.提高管理人群高血壓、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率。 | (1)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及以上,2分;3-5%,1分;低于3%不得分。 (2)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及以上,2分;3-5%,1分;低于3%不得分。 | 4 | 查閱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數據。 | 區衛生健康局 | ||
六、慢性病全程管理 (70分) | (三)完善區域信息平臺,實現醫療衛生機構間互聯互通、信息共享。(15分) | 1.建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實現公共衛生服務、診療信息互聯互通。 | (1)建立區域衛生信息平臺,4分。 (2)專業公共衛生機構、二級及以上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之間實現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3分。 (3)實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連續記錄和信息共享,3分。 | 10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
2.應用“互聯網+”、健 康大數據提供便捷、高 效的健康管理服務。 | (1)應用“互聯網+”、健康大數據為簽約服務的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診療服務,3分。 (2)應用健康大數據為簽約服務的患者提供健康管理和診療服務,2分。 | 5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 ||
(四)中西醫并重,發揮中醫藥在慢性病預防、保健、診療、康復中的作用。(7分) | 1.轄區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街道衛生院設置中醫綜合服務區。 | (1)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6類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100%,2分。 (2)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提供4類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達到70%,2分;70%以下不得分。 | 4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2.開展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的宣傳及中醫適宜技術推廣。 | (1)宣傳中醫藥養生保健知識,1分。 (2)推廣使用中醫防治慢性病適宜技術,1分。 (3)對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中醫藥健康管理,1分。 | 3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 ||
(五)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的銜接。(4分) | 1.做好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重大疾病保障。 | (1)落實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重大疾病保障等相關政策,1分。 (2)提高簽約慢性病患者的醫療保障水平和殘疾人、流動人口、低收入等人群醫療救助水平的具體措施,1分。 | 2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區醫療保障局 區民政局 | |
2.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優先配備使用基本藥物,根據省級醫保藥品報銷目錄,配備使用一定數量或比例的藥品。 | (1)按基本藥物目錄配置,1分。 復審:轄區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設立藥物綠色通道(包括延伸處方或長處方)1分。 (2)按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規定和要求配備使用醫保報銷藥物,1分。 | 2 | 查閱資料,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 ||
六、慢性病全程管理 (70分) | (六)動員社會力量參與慢性病防控工作,促進醫養結合。(7分) | 1.建立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社會力量參與的防控機制,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務。 | (1)有效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慢性病防控,1分。 (2)商業健康保險參與醫療救助,1分。 (3)通過向社會力量購買服務的方式,為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務,2分。 | 4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區醫療保障局 區人社局 |
2.促進慢性病全程防治管理服務與社區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服務融合。 | (1)轄區內每個街道(鄉鎮除外)均設有居家養老的 半失能老年人提供日間托養服務的社區老年人日間照 料中心,1分。 (2)以不同形式為入駐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的養老機構比例達到100%,1分。 (3)設置老年醫學科的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比例達到70%,得1分;50%-70%,得0.5分;50%以下0分。 | 3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區民政局 | ||
七、監測評估(30分) | (一)開展過程質量控制和重點慢性病監測工作。(20分) (二)開展慢性病防控社會因素調查。(10分) | 1.規范開展覆蓋轄區慢性病及相關危險因素監測,掌握轄區重點慢性病狀況、影響因素和疾病負擔。 | 全人群的死因監測、慢病與營養監測(含心腦血管事件監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監測)、腫瘤登記等重大慢性病登記報告達到基本技術指標,完成報告。 (1)死因監測,2分。 (2)慢病與營養監測,6分。 (3)腫瘤隨訪登記,2分。 | 10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2.慢性病監測數據互聯互通。 | (1)利用省、地市、區三級人口健康信息和疾病預防 控制信息管理系統,實現重點慢性病監測數據互聯互 通,5分。 (2)慢性病監測數據管理利用得到省級及以上衛生行政部門認可推廣,5分。 | 10 | 現場評估。 | 區衛生健康局 | ||
七、監測評估(30分) | 每5年開展一次慢性病及社會影響因素狀況調查。 | (1)規范制定慢性病及社會影響隱私狀況調查方案,2分。 (2)綜合運用社會學、流行病學及管理學理論與方法 開展慢性病及社會影響因素狀況調查,完成調查技術報 告,2分。 (3)報告信息來源權威、準確、多元、綜合,報告結構完整,有背景、方法、現狀與主要問題、資源分析、預期目標、主要對策與具體措施等內容,2分。 (4)技術報告調查結果清晰、調查依據正確、對策合乎邏輯、目標設定科學、措施設計得當,2分。 (5)報告結果用于指引、評估示范區建設及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計劃的制定,2分。 | 10 | 查閱資料。 | 區衛生健康局 | |
八、創新引領(35分) | 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有特色、可復制、可推廣。(35分) | 1.倡導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與當地社會、文化等建設和公共服務、公共產品供給相結合。 | 慢性病綜合防控工作與社區文化建設、健康城市建設、文明創建、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等相關項目有機銜接整合,以達到1+1>2的實際效果。建立協同工作機制并有效銜接達5項,10分;2-4項,5分。未達到實際效果者分數減半。 | 10 | 查閱項目計劃書與總結報告等資料,現場評估。 | 區文化和旅游體育局 區衛生健康局 區民政局 |
2.總結有創新、特色案例。 | 創新特色案例達2個,案例撰寫符合要求,15分;1個, 10分;其余0分。案例撰寫不符合要求者分數減半。 復審:區別于創建年份的創新特色案例達到3各,撰寫符合要求,15分;2個,10分;案例撰寫不符合要求者分數減半。 病例撰寫要求包括:主題鮮明突出防控重點、技術流程清晰邏輯性強、特色突出創新意識明顯、易于被推廣可操作性強。 | 15 | 查閱該案例的相關原始素材等資料,現場評估。 | 領導小組各 成員單位 | ||
3.示范區成功經驗在全省被推廣應用。 | (1)示范區建設成功經驗在本轄區得到有效推廣應用2項及以上,5分;1項,2分。 (2)示范區建設成功經驗在轄區外得到有效推廣應用2項及以上,5分;1項,2分。 | 10 | 查閱每項被推廣應查看成功經驗描述件、省級要求的推廣文件、推廣后的反響等資料,現場評估。 | 領導小組各 成員單位 | ||
合 計 | 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