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為認真貫徹落實《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建立健全糧食安全市長責任制的實施意見》(市政發〔2016〕41號),加快構建我區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確保全區糧食安全,現結合工作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
一、全面落實糧食安全責任
(一)切實增強糧食安全意識。糧食安全是實現全區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基礎。我區是糧食主產區,隨著區域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保障全區糧食安全的任務十分艱巨,要充分認識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把保障糧食安全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常抓不懈,毫不動搖。
(二)明確糧食安全責任。糧食安全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各街辦、鎮政府(主任、鎮長)是本轄區糧食安全的第一責任人,主要職責是穩定發展糧食生產,鞏固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積極爭取政策扶持,保護農民種糧積極性;大力推進節糧減損,引導城鄉居民健康消費。各街辦鎮政府要切實承擔起保障本轄區糧食安全的主體責任,全面提升糧食生產和流通能力。區級有關部門要結合工作職責,加強規劃指導、密切配合,確保糧食安全保障措施全面落實到位。
二、鞏固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三)堅決守住耕地紅線。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集約用地制度,劃定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確保全區耕地面積20.7萬畝基本穩定、土壤質量不下降。實行嚴格的“占一補一”、“先補后占”和“占優補優”的耕地占補平衡制度,新補充的耕地質量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才能計入耕地面積,未經驗收或驗收質量不合格的一律不得計入耕地面積。加強耕地質量建設,采取綜合措施提高耕地基礎,提升產出能力。嚴格執行領導干部耕地和基本農田保護離任審計制度。(國土高陵分局、區農林局、區審計局負責。各單位按照職責分工,負責有關具體業務,排第一者為牽頭單位,下同)
(四)加快建設高標準農田。編制全區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整合政策、資金,推廣運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切實用好各級財政補助資金,落實配套措施,改造中低產田,開展集中連片的規模化高產穩產示范糧田建設,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糧食自給率。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善大中小型灌區配套設施,實施農業節水灌溉工程,不斷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區農林局、區水務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國土高陵分局負責)
(五)完善新型糧食生產經營體系。大力培植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對其建設倉儲、烘干、加工等配套設施及其建設用地給予支持。健全完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規范流轉行為,避免“非糧化”,堅決禁止“非農化”。支持新型糧食經營主體自建、聯建優質糧食生產基地,實行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提高糧食品質,增加種糧收益。廣泛推行合作式、訂單式、托管式等糧食生產經營服務模式,積極發展糧食生產經營社會化服務。(區農林局、區糧食局、區財政局、區土地流轉中心、國土高陵分局負責)
(六)提高糧食生產可持續發展能力。把提高糧食單產和糧食品質作為重點,加大政策扶持,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糧食生產科技創新與推廣應用,努力提高科技對糧食生產的貢獻率。大力推廣“高產、優質、多抗”糧食品種。組織開展綠色增產模式攻關,推進標準化的高產、高效、綠色環保技術模式。推廣節能技術和測土配方施肥,施用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加快實施土壤有機質提升補貼項目,扶持推進農作物統防統治,鼓勵農民使用高效、低殘留農藥,推廣控肥、控藥、控水等節本增效和循環農業技術,提升土地產出率,投入品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強化農機農藝深度融合,實現糧食作物品種、栽培技術和機械裝備的集成配套。建立基層農技推廣機構和人員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加強農業氣象災害防御、有害生物和病蟲害防控等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區農林局、區科技局、區水務局、區氣象局負責)
三、落實糧食生產、收購扶持政策
(七)落實和完善糧食扶持政策。完善和落實糧食補貼政策,提高補貼精準性、指向性。新增糧食補貼向糧食主產街鎮傾斜,向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傾斜。加強補貼資金監管,確保資金及時、足額補貼到糧食生產者手中。引導和支持金融機構為糧食生產者提供信貸等金融服務。完善農業保險制度,對糧食作物保險給予支持。(區財政局、區農林局、區金融辦、農發行高陵支行負責)
(八)抓好糧食收購。強化抓好糧食收購的主體責任,實行糧食收購聯席會議制度和工作機制。根據糧食種植布局和交通條件,統籌設立糧食收購網點,合理布局,方便農民售糧。充分發揮國有糧食企業收購糧食主導作用,鼓勵和引導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政策性糧食收購和市場收購。落實收購資金貸款,加大對符合貸款條件企業自主收購糧食的支持力度。加強糧食收購市場監管,嚴厲打擊“打白條”、壓級壓價和抬級抬價等坑農害農的行為。(區糧食局、區農林局、區物價局、區市場監管局、農發行高陵支行負責)
四、強化地方儲備糧管理
(九)切實落實地方糧食儲備。全面落實市政府確定的糧食儲備規模,充實地方糧食儲備。進一步優化糧食儲備布局和品種結構,落實區級儲備糧收購貸款、費用、利息和輪換差價補貼資金,建立儲備糧入庫成本常態調整機制,完善輪換管理和庫存監管機制,大力提高科學儲糧水平,確保地方儲備庫存及資金安全;逐步擴大區級儲備糧規模。建立與本區域內人口數量相匹配的儲備糧規模,同時兼顧人口形勢的發展需要,五年內將我區儲備小麥數量由7500噸提高到15000噸。同時,依照國家糧食儲備糧建設標準,逐步完善儲備品種,建立米、面、油儲備。(區糧食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農發行高陵支行負責)
(十)創新地方糧食儲備機制。探索建立政府儲備和社會儲備相結合的分梯級糧食儲備新機制。積極探索推進區級儲備糧經營管理方式創新,提高儲備效益。運用財政、金融、投資等政策手段,建立健全政府掌控的社會糧食周轉儲備,鼓勵符合條件的多元市場主體參與地方糧食儲備工作,加強地方儲備糧聯合監管和外部監督。(區糧食局、區財政局、區審計局、農發行高陵支行負責)
五、加強糧食流通設施建設
(十一)加強糧食倉儲物流設施建設和管理。全面實施糧食收儲供應安全保障工程,將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作為重要農業基礎設施抓緊建設,加快糧食中心庫功能升級、骨干收納庫建設和“危倉老庫”維修改造,推進糧食物流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四散化”(散糧收購、散糧儲存、散糧裝車、散糧運輸)。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糧食物流設施建設,盡快建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倉儲物流體系。建立糧食倉儲物流設施保護制度。(區糧食局、區發改委、區財政局負責)
(十二)健全糧食物流網絡。大力推廣散糧、成品糧集裝化物流方式,引導購銷運企業聯合運營,打造跨區域的糧食物流通道。將糧油批發、配送和供應網絡建設納入城鎮建設規劃和商業網點規劃統籌推進。加強糧食產銷合作。(區糧食局、區發改委、規劃高陵分局、區交通運輸局、區工業和商務局負責)
六、加快糧食流通改革發展
(十三)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按照“一區一企、一企多點”的要求,深化國有糧食收儲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支持國有糧食企業資產確權、土地變性,放開搞活其他國有糧食企業資產。依法依規妥善解決國有糧食企業歷史性虧損掛賬等遺留問題。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糧食經濟,培育國有資本與集體資本、非公有資本交叉持股的新型市場主體。支持民營糧食企業和糧食經紀人發展。鼓勵糧食企業利用期貨市場規避經營風險。推動糧食企業“走出去”,培育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糧食產業化企業。(區糧食局、區財政局、國土高陵分局、農發行高陵支行負責)
(十四)推動糧食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一手抓糧食安全保障、一手抓糧食產業發展。培育壯大糧食加工龍頭企業,支持糧食企業進行技術改造升級,打造知名品牌。發揮糧食資源優勢,大力支持發展糧油精深加工,促進糧油產品綜合開發利用。將主食產業化作為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民生工程,鼓勵企業延伸糧食加工產業鏈,開發新型優質健康糧油產品。創新糧食流通方式,推進電商與實體流通相結合。(區糧食局、區農林局、區發改委負責)
七、加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建設
(十五)健全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統籌糧食應急供應保障體系、軍糧供應體系、“放心糧油”市場體系、糧情監測預警體系建設,構建覆蓋城鄉、“四位一體”的糧食供應保障體系。2016年年底前,每個街鎮應至少有1個應急供應網點;城鎮人口集中的社區,每3萬人應至少有1個應急供應網點,并配套相應的應急加工企業、儲備設施和配送中心。逐步建立10-15天市場供應量的成品糧儲備,確保嚴重自然災害或緊急狀態時的糧食供應。(區糧食局、區財政局、區城市管理局,各街辦、各鎮政府負責)
(十六)加強糧食監測預警。健全糧食生產、流通、加工和消費調查統計體系。建立部門間糧食統計信息共享機制。落實糧食經營信息統計報告制度,加強糧食流通統計執法檢查,督促各類涉糧企業按照國家糧食流通統計制度的規定,建立經營臺賬,定期向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報送統計數據。建立糧食監測預警平臺,加強糧食市場監測、分析、信息發布。(區統計局、區農林局、區糧食局、區物價局負責)
(十七)維護糧食市場秩序。加快建立糧食生產經營企業信用體系、違法違規企業退出機制和糧食市場監管協調機制,建立完善部門聯席巡查制度。堅決打擊囤積居奇、哄抬糧價、以次充好、摻雜使假、計量作弊等擾亂糧食市場秩序的行為。加強對各級政策性糧食收儲、銷售的監督檢查工作。加強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和能力。(區市場監管局、區物價局、區糧食局負責)
八、強化糧食質量安全監管
(十八)加強源頭治理。加強對基本農田周邊排污企業的調查和監控,嚴防污染物向農田和灌溉水中排放,堅決打擊違法排污行為,嚴格追責問責。組織開展糧食重金屬含量和農藥殘留量的檢測排查,對超標地區開展綜合整治。土壤和水源受污染嚴重地區要采取耕地土壤修復、調整種植結構、劃定糧食生產禁止區、整治修復農村生態水系等措施,從源頭上防治糧食污染。健全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監督管理制度,加強化肥(磷肥、復合肥等)、農藥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的監督管理,大力推廣高效肥、有機肥和低毒低殘留農藥、生物農藥。建立耕地土壤環境監測網絡,加快建成農村垃圾、農藥包裝廢棄物、污水等收集處理系統,有效解決耕地面源污染問題。建立健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依法依規嚴肅整治各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環保高陵分局、區農林局、區水務局、區供銷社、國土高陵分局、區市場監管局負責)
(十九)健全糧食質量安全保障體系。2016年年底前,建立起覆蓋城鄉的“放心糧油”供應網絡。完善糧食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立糧食質量追溯體系,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過程監管制度。加強監測預警,嚴防發生區域性、系統性糧食質量安全風險。加強對農藥殘留、重金屬、真菌毒素超標糧食的管控,建立超標糧食處置長效機制,禁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糧食進入口糧市場。健全糧食產地準出制度和質量標識制度。(區糧食局、區財政局、區農林局、區市場監管局、各街辦鎮政府負責)
(二十)落實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嚴格實行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落實屬地管理和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加強基層糧食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建設,強化街鎮和有關部門監管責任。深入開展糧食質量安全治理整頓,完善不合格糧食處理和有關責任追究機制。健全糧油質檢機構,加強糧油質檢能力建設。建立糧食質量監管聯動機制,開展聯合執法,實行信息資源共享。(區農林局、區糧食局、區市場監管局負責)
九、樹立愛糧節糧的良好社會風氣
(二十一)廣泛開展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大力普及營養健康知識,引導城鄉居民養成講健康、講節約的糧食消費習慣,營造愛糧節糧的濃厚氛圍。將愛糧節糧宣傳納入“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宣傳活動,加強媒體公益宣傳。推行科學文明餐飲消費方式,加強對餐飲業和單位食堂等的引導和監督,大力倡導“光盤行動”,制止糧食浪費行為。支持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基地建設,重點加強對學生及廣大青少年的愛糧節糧宣傳教育。(區糧食局、區農林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教育局、區文體廣電旅游局負責)
(二十二)實施節糧減損工程。全面推廣節糧減損新設施、新技術和新裝備,大幅度降低糧食損耗。鼓勵新增設施使用綠色儲糧技術,督促糧食加工企業合理控制加工精度,避免過度加工造成糧食浪費和營養流失,提高成品糧出品率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率。(區糧食局、區農林局、區發改委、區科技局負責)
十、強化糧食安全責任監督考核
(二十三)強化糧食安全保障措施。加強糧食生產指導、重大技術推廣、環境監測治理、統計信息服務、行政執法和監督檢查、質量安全監測監管、農業投入品監管等方面的工作力量。按照保障糧食安全的要求,進一步落實農業、糧食等相關行政主管部門的職責任務。財政部門要積極支持保障糧食安全的相關工作,及時足額安排糧食風險基金和有關費用。農發行高陵支行要為“三農”服務提供信貸支持。(區農林局、區財政局、區糧食局、環保高陵分局、區市場監管局、農發行高陵支行負責)
(二十四)建立監督考核機制。建立糧食安全行政首長責任制聯席會議制度,負責做好督促協調、監督檢查工作。區糧食局要會同有關部門參照市上監督考核辦法,研究制定我區貫徹落實糧食安全區長責任制的監督考核辦法,并定期對各街鎮、各部門貫徹落實糧食安全區長責任制情況進行考核。
西安市高陵區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19日